医务人员注意!国家卫健委发文:6月底全覆盖!涉及这些医院科室
来源:
|
作者:叟大夫
|
发布时间: 2025-04-24
|
19 次浏览
|
分享到:
据统计,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超过50%,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%,成为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。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,体重管理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
2024年,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印发,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。
4月10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《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全国三级综合医院、儿童医院等多类医院在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,通过多学科协作、个性化服务及数字技术应用,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。
以下是文件重点内容:
1、三级医院强制设置:国家卫健委、国家中医药局属(管)及省级直属综合医院、儿童医院、中医医院需在 6 月底前完成门诊建设,配备至少 10 个科室的固定医师团队(包括内分泌科、临床营养科、中医科等),并合理安排门诊频次。2、基层机构鼓励参与: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,提供宣教、随访等服务,优化上下转诊流程,构建 “医院 - 社区” 协同网络。
1、多学科联合诊疗:门诊需整合儿科、内分泌科、临床营养科、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资源,为患者提供 “联合门诊 + 多学科会诊” 服务。·健康人群:提供体重监测、膳食指导、运动建议等基础服务;·肥胖症患者: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或手术方案(如减重代谢手术);·合并并发症人群:对接心内科、消化内科等专科进行系统治疗。并且在技术方面,鼓励医院通过互联网、AI 算法、可穿戴设备等开展远程随访和健康监测。
1、人才队伍建设:医院需加强健康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,合理安排专业人员,明确其岗位职责,同时加大培训力度,以此提升整体专业化水平。2、制度与规程制定:制定并完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制度与工作流程,指导医务人员依相关原则、指南,提供膳食、运动、心理等干预,合理用药,精准选择治疗方式。3、专科质控体系建设:各地卫生健康、中医药部门要积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专科质控体系的建设工作,强化质量控制和专业指导。4、数字赋能: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借助互联网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可穿戴设备等手段,开展随访、监测、健康指导等服务,实现数字赋能健康体重管理。
1、部门支撑保障:各地卫生健康、中医药部门需加大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力度,为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2、医院内部管理:医院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,激发医务人员投身健康体重管理诊疗服务的积极性。3、强化科普宣传: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,提升公众科学管理体重的健康素养,营造利于健康体重管理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。
一是完善预约诊疗、预检分诊和转诊转介机制,引导有需求的体重异常群众到体重管理门诊就诊。二是坚持分类服务管理,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服务。三是强化多学科综合干预,围绕群众体重管理和诊疗服务需求配置相关专业力量,为患者提供联合门诊、多学科会诊等服务。四是围绕体重管理构建诊疗协作网络,设置体重管理门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宣教、随访、健康管理等服务,优化上下转诊流程,推动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。五是加强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,合理配置专业人员,明确岗位职责并加大培训力度,提升专业化水平。六是制定完善体重管理门诊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,指导医务人员提供适宜的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措施。七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,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从事体重管理相关诊疗服务的积极性。八是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,提高公众科学管理体重的健康素养,为体重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。九是坚持数字赋能,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互联网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可穿戴设备等开展随访、监测、健康指导等服务。内容来源于国家卫健委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作者致敬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